|
|
|
融成商讯分享——不到50岁就卸任,刘强东为何此时悄然离开?-凯发推荐1 就如徐志摩的那句诗一样,我轻轻地来,正如我轻轻地走。 谁都没想到,刘强东的告别,居然如诗一般。 没有公告没有仪式,如果不是天眼查“走漏风声”,刘强东正式卸任京东商城法定代表人、执行董事、总经理等多个职位的消息,可能还不为世人所知。 只不过,真不是刘强东第一次卸任了。 自去年11月份起,刘强东就不断卸任京东旗下各公司的法人或高管。 到了今年,更是相继卸任了京东旗下多达47家关联公司的董事长、法人、高管等职位。 曾经,他把公司的控制权,看得比生命还重。 他曾说,“如果控制不了公司,宁愿将它卖掉”。 现在,他却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”,一声不响地退出江湖,而江湖,仍有他的传说。 2 刘强东在世人看来,一直是个褒贬参半的企业家。 既能把京东从一个小小的数码店,发展到如今的京东,也能因为一些私事,让京东差点一败涂地。 他更像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缩影,既有耀眼的一面,也有黑暗的一面。 通过他的起起落落,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伟大,以及时代的变化。 还是先来说说他耀眼的一面吧,这就要提到他改变京东的三次壮举。 第一次壮举,非典时期,毅然决然地把京东从线下,转移到线上。 京东成立后,刘强东只卖正品的打法,让京东在一众商家中脱颖而出。 但好日子还没过多久,一场“非典”,把他逼到了绝境。 刘强东苦思冥想,最终摸索出了一条论坛发帖 邮政发货的路子。 2004年,京东注册多媒体,从卖光盘开始拓展其他业务。 2005年,刘强东关闭京东线下店铺,全部转到互联网。 此后,京东从3c图书起家,最后扩展到全品类。 这其中,图书战重挫当当网,3c价格战搅乱国美布局,全品类质量战突破了淘宝封锁。 可以说,如果没有这次战略转移,京东现在还只是一家中关村的电器超市,没有做大的可能。 3 第二件壮举,力排众议,自建物流。 2007年8月18日,在北京东潘家园的一个小区里,京东第一个快递站诞生。 那天,刘强东高兴地握住了每一个快递员的手,他对物流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任何人,包括马云。 他到底有多重视呢? 在京东最缺钱的时候,刘强东每天不是去找投资,就是在找投资的路上。 好不容易拿到了3000万美元投资,结果一分不剩地全砸向了物流。 刘强东为什么这么看重京东物流呢? 这得从它的核心模式说起。 京东物流的核心模式,就是自己买地、租地,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大仓库,提前将商品存进去,缩短商品和消费者的距离。 这样我们买东西,在其他电商平台可能需要3、5天才能到,但是在京东1天就到了,有时候甚至是半天。 虽然这样的重资产模式会很烧钱,但随着消费者体验越来越好,订单越来越多,成本就会越来越低。 这个良性循环,就是京东的一道护城河。 到了2019年,京东物流首次盈利,而且单独项目就估值300亿美元。 刘强东的战略眼光,在这点上就能够体现出来。 4 第三个壮举,主导了毫不留情的内部大改革。 “明州事件”爆出后,京东的人心跟市值都跌到谷底,这艘大船,一时之间仿佛失去方向。 这时候,还是刘强东站了出来,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内部变革。 首先,刘强东推行末位淘汰制,能力不达标的高管被请出队伍; 其次,痛定思痛的刘强东喊话: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! 于是他取消快递员底薪,施行按劳分配,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,一起享受成果。 最后,祭出京东三驾马车:京东零售集团、京东物流、京东数科权责分明,稳步向前推进。 要知道,零售、物流、科技,每一个都是万亿级的行业。 这一切的布局,都是刘强东在幕后主导。 甚至可以说,这是刘强东卸任前,留给京东最宝贵的资产。 5 而刘强东在“明州事件”半年后,曾经对自己的过去做出反思,总结出了自身有四大问题: 一、高调张扬,招致很多人想整他; 二、懒政,2017年下半年大部分时间在国外; 三、贪图享乐,结交了一些名流; 四、人性上软弱,好久没亲自开除过高管了。 懒政和软弱,也在放权之后得以根治。
6 虽然说普通的消费者,不会因为刘强东的个人形象而选择是否在京东上买东西。 但刘强东跟京东,真的绑在一起太久太久了。 如果刘强东不早点解绑,京东作为一家企业,势必要为此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。 毕竟啊,没有了马云的阿里,还在持续地创新发展,没有乔布斯的苹果,市值也早就突破了万亿。 一个帝国,绝不是靠创始人亲力亲为就能实现的。 再说了,一个时时刻刻摆脱不了创始人的“帝国”,真的称得上是帝国吗? 否则,也不过是又一个巨婴罢了。 |